」 「然而,兩項訊息不太可能顯著影響中國所作所為:習近平沒有肩負修補關係的使命,因為從他的觀點上而言諸事順當。
以軍發聲明寫道:「偵測到約10枚火箭彈從拉法邊界關卡(Rafah Border Crossing)附近區域射向克瑞沙洛邊界關卡地區。巴勒斯坦衛生部表示,死者遺體已被以色列軍方帶走。
哈瑪斯部隊從他們的地下掩體走出來,再次掌控加薩地區,重建軍事基礎設施,然後再次威脅以色列公民,我們不準備接受這樣的狀況。另一方面,根據《路透社》和《半島電視台》(Al-Jazeera)報導,哈瑪斯武裝支翼艾茲丁.卡薩姆旅5日稍早聲稱對連結加薩和以色列的克瑞沙洛邊界關卡(Kerem Shalom Border Crossing)犯下攻擊,以色列表示這場攻擊造成3名以色列士兵死亡。一名《法新社》攝影記者在圖卡瑞姆附近的迪爾古松村見到大規模軍事部署,稱以軍部署推土機來夷平一座建築物,並從瓦礫中運出至少一具屍體。《法新社》報導,哈瑪斯治下的加薩衛生部5日表示,以哈開戰近7個月以來,加薩地區已有至少3萬4683人喪生。《路透社》報導,一名熟知相關調停事務的巴勒斯坦官員透露,哈瑪斯代表團為參與談判抵達開羅時,是帶著達成協議的決心,「但並非不惜任何代價」。
然而以國官員昨天表示,以方核心立場並未改變,以國「絕不可能」同意終戰協議。《法新社》報導,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(Hamas)旗下武裝團體艾茲丁・卡薩姆旅(Ezzedine al-Qassam Brigades)通報有3名戰士死亡,包括其約旦河西岸北部城鎮圖卡瑞姆(Tulkarem)領導人阿迪布(Alaa Adib)。」 即便如此,Sandra依然建議,還是要勇敢嘗試: 「你一定得自己摔一次,試過,你才會知道這是不是你要的,所以我覺得年輕人,真的要去試,給自己一、兩年的時間,總比你踏不出舒適圈、但是悶悶不樂一輩子要好。
文:張道宜 「這Cut很棒 ,Good! Terrific! Brilliant! Awesome!」 攝影師一邊拍攝Sandra與Eko的照片,一邊用上腦袋裡所有稱讚用的英文單字。從失敗找回熱愛,才能在挫折中發芽 勇於失敗還不夠,兩位老師建議從失敗中回想起所愛,才能從挫敗感中找到堅持的動力。Sandra畢業自東海大學外文系、英國巴斯大學口譯碩士,除了曾是發言人與口譯官,也是補習班名師與樂團「妮可醬」主唱。但同時醫學系我也念得很痛苦,就像是努力做一件沒意義的事情。
擔任過交通部部長口譯員、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發言人的Sandra,自認是一位「有強迫症的細節控」,擅長調整學生發音。」 只是不眠不休的學習,除了熱愛,也是興趣轉為專業的必經試煉。
因此在轉換跑道後,可能因為一時的挫折而回到既有舒適圈。「『我工作很不快樂,怎麼辦?』在Dcard常有這樣的文章,」Eko觀察,大多數的回覆都是鼓勵離職,追求夢想。豐富的閱歷,讓節目不只是教「英文」,面對政治人物或喜劇演員、華裔歌手或台式搖滾天王,還能暢談職場、音樂、文學甚至公共政策。「但你要有心理準備,接下來要面臨的往往是血淋淋的失敗,你以為這是你的天分,但現實告訴你,這不是。
自認「考上醫學系是做過最簡單的事情」的Eko,承認當時就讀醫學系是失敗的經驗。「我本來就是有點神經質,也是容易焦慮的人,現在我已經知道怎麼調適,但我寫論文時,因為英國跟美國用語差異的研究在中文翻譯的呈現 ,論文加上各科口譯、口考,當時是我人生第一次鬼剃頭,這輩子從沒遇過這麼大的壓力。在這專門為聯合國、歐盟培養翻譯人才的環境,挑戰遠高於Sandra想像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、能否永續發展,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、市政措施完善與否。
持續邁向更宜居、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「永續經營」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,絕大多數民眾認為「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」(40.3%)是落實永續的關鍵。Photo Credit:桃園市政府 桃園致力於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平衡,為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願景,扎下穩健根基。
41-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「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」、「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」以及「友善高齡者、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」。而未來更將成立「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」及「A8產業加速器」,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,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。
不過,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,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。調查指出,約三成民眾認為「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」(31.7%)、「支持產業創新發展」(31.3%)、「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」(27.8%)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。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,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,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「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」以及「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」等交通相關的政策。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?過半民眾認為「交通運輸」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,我們以「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」為題,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。不僅如此,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,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,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,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。不論上班通勤、日常生活,還是旅遊觀光,「移動」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。
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,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,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「宜居智慧城市」的願景。Photo Credit:桃園市政府 秀麗的山水景緻與原民文化,是北橫旅遊的亮點,除致力打造觀光品牌,桃市府也全力向中央爭取設立「北橫國家風景區」,期盼挹注更多資源,帶動觀光發展。
此外,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、培訓資源,積極媒合青創團隊,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,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,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。Photo Credit:桃園市政府 桃園5家青創基地進駐團隊,分別獲得「2023巴黎國際發明展(Concours Lépine 2023)」一銀一銅、「亞洲XR創星金點大賞」評審團大獎、「2023台灣地域振興大賞」新秀獎、「2023日月光社會創新競賽」冠軍等殊榮。
其中,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,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(桃捷A23),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,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,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、棕線計畫,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,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。Photo Credit:TNL Research 此外,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「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」的「永續城市特優獎」及「經濟力特別傑出獎」,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,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。
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。另外,根據本次調查顯示,16-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「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」、「政府服務的效能」以及「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」。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,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,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,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,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,提供市民最宜居、舒適的生活藍圖。Photo Credit:TNL Research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,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「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」,也開始著手短、中、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,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,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。
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「探索北橫」,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、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。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「奔向淨零」(Race to Zero)倡議的城市,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,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、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、協助企業產業轉型,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,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。
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「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」,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,讓各單位的目標、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,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,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,使「智慧桃園」的目標更上層樓。此外,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,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「大溪大禧」,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。
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,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,例如「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」、結合科技執法的「靜桃專案」、舊城區改造、參觀人次破千萬的「世界客家博覽會」、擴大肺癌篩檢、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、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「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」等,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。Photo Credit:TNL Research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,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,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「新明青創基地」,及今年新成立、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「中路電商基地」。
結果發現,不分年齡性別,多數民眾對「宜居城市」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,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「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」(52.9%)、「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」(38.8%)及「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」(33.7%)結果發現,不分年齡性別,多數民眾對「宜居城市」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,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「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」(52.9%)、「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」(38.8%)及「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」(33.7%)。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,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,例如「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」、結合科技執法的「靜桃專案」、舊城區改造、參觀人次破千萬的「世界客家博覽會」、擴大肺癌篩檢、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、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「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」等,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。Photo Credit:TNL Research 此外,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「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」的「永續城市特優獎」及「經濟力特別傑出獎」,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,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。
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「奔向淨零」(Race to Zero)倡議的城市,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,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、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、協助企業產業轉型,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,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。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、能否永續發展,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、市政措施完善與否。
而未來更將成立「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」及「A8產業加速器」,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,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。Photo Credit:TNL Research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,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,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「新明青創基地」,及今年新成立、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「中路電商基地」。
不過,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,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。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,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,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,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,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,提供市民最宜居、舒適的生活藍圖。